close

給養貓咪主人的一封長信:『貓』、『飼主』與『獸醫』()

 未命名 - 1.jpg

 

有些獸醫看到耳朵髒,就認為是耳疥,有耳疥就是要打針(Ivemectin)

打針或許也沒什麼不可以

總比耳朵要滴那個臭臭的藥(而且要好幾個禮拜)的好

輕微初期或不嫌麻煩時,基本上是不用打針(Ivemectin驅蟲藥),持續用耳康、耳爽即可。若較嚴重時,建議打Ivemectin針二次(隔一週),每次可以合併抗組織胺(止癢)針劑,二針共約$200-250元,仍建議要配合使用耳康、耳爽。但不建議打第三次Ivemecti

但有聽過一個禮拜打一針Ivemectin,一連要打五針的嗎?

要死丫!!這五針打下去,身體內的所有的寄生蟲掛了不說

貓兒也差不多了!(真是夠了!) 這種針打多,會限制貓兒的發育,長不大。

(耳疥蟲是一個蠻常見的疾病。耳疥蟲是很常見的貓耳內寄生蟲,造成外耳炎以及貓耳朵的癢,但並不是有耳垢就一定是耳疥,所以你必須要求醫生讓你看顯微鏡下是否真有耳疥蟲。當貓咪耳朵不舒服,帶貓看獸醫時,記往下面的原則:『有蟲見蟲、無蟲見屍』。)

 

有些獸醫看到皮膚有些皮屑、脫毛,就是霉菌,有霉菌就是要吃葯,更過份的還要打針

不吃葯、不打針,要你帶回去多洗澡吹乾?那他們怎麼賺錢?

 

(在台灣貓咪長菌是經常會遇到的問題,由其是一個月以上的幼貓到五、六個月大小左右的小貓最常見。菌在台灣很常見,會使貓兒醜醜的,但菌卻是所有貓兒病症中最不用擔心的。

(a)若能依照良好的居家環境所述,有空氣清淨機、除濕機及循環扇,就能大大的減低霉菌的孜生;(b)平時常梳貓毛或養成用熱風乾吹貓毛的習慣,以及在高濕度季節多幫貓洗澡,並吹乾身體,都可有效再降低菌;(c)給貓咪吃好的,使得貓咪的抵抗力增加也有益於防患菌上身。貓咪易長黴菌的地方,多包括耳朵尖端、鼻子、上嘴唇、下顎,腳的縫隙及尾巴。貓咪得菌需要看醫生吃藥嗎?局部嚴重的菌可以剔掉部份的毛(小部份可接受),用菌葯膏或噴劑治療(貓兒要戴頭套):小部份菌但全身較多處感染,可以用麻棘洗葯用洗毛精。國外有一種麻棘洗擦劑,只要局部處理,快又方便。口服抗黴菌藥能不吃就不要吃,因為藥都會利用肝臟代謝,對貓咪身體反而有害,還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療黴菌,要有一點耐心,不要偷懶,非不得已不要吃藥,不要剔毛。當皮膚的細毛開始長出來就可停止治療。)

 

獸醫畢業出社會,會的手術就是結紮

更多、更高級的手術,往往要自己花錢找教學醫院學

不管手術的大小,動手術就是要花一筆錢

手術前,不必簽同意書

手術後,死了也不用負什麼責任,理由隨便編一個

(講難聽一點,反正你()也不太懂)

但很多手術的死亡是來自於對麻醉藥過敏

這些醫生往往動手術時,也不會備『解劑』以防萬一

(有個朋友,他是重度憂鬱病患者,他有幾隻貓陪他,每當他病發時,嚇得其他貓都跑了,只有一隻挪威森林陪在他身旁,有一天,因為這隻貓的毛打結,他把那隻貓送到台北X泰動物醫院,醫生說腹部毛打結不好剔,要打麻醉。之後不久,醫生打電話告知他,貓死了。你可想像他該怎麼辦呢?可憐的貓,可憐的主人,可恨的獸醫…)

吾人最痛恨亂打麻藥,甚至一些作美容的,為了給波斯、金吉拉洗澡,也會打麻藥。他們主人是死了嗎?為了洗澡,要給自己的貓咪打麻醉劑?自己不會想辦法在家給咪咪洗嗎?飼主小心喔,不要那天洗一洗,貓兒回不來了

 

現在獸醫院很喜歡買一些昂貴儀器

反正少子化的社會,愈有錢的人愈不敢生小孩

反而是在寵物上的花費非常捨得

所以獸醫院的收費愈來愈高

動不動就要求飼主作血檢、照超音波、照X光、作心臟圖超音波…

這麼一花下來,好幾仟絕對跑不掉…

往往在這隻貓、狗死前,被榨個八萬、十萬的,大有人在

明明這隻貓都不太行了,還天天抽血,找數據

這些貓兒也真可憐,死前都不得安寧

為什麼?又是飼主有錢,獸醫被當作神?

最後貓掛了,錢被榨了,還要花一大筆的火化費(獸醫都有抽成)

 

為什麼要作這些檢驗?

這些檢驗本來是要用來支持疑似病症的工具

但現在己被醫生拿來『找病』的工具

所以一旦數據出來

看著數字就可醫病了

除了肝、腎、一些血球指數外,我都不太相信

而檢驗這些數據是作為治療時用針用葯的準則

但這些數字往往是不太正確的

大狗、小狗數據差異性很大

不同品種貓,成熟期不同,當然數據有可能不同

有的貓一歲就算成貓了,但布偶、挪威森林、緬因要長到三歲以上

醫生可能連真正的挪威森林、布偶、緬因都沒看

他怎麼判定?怎麼醫?

事實上,單一名種貓與一般醫院使用的血檢測數據差異可能很大

這方面的研究太少,統計資料不夠、不完整

 

目前有一些單一品種貓的遺傳基因檢測,可藉由基因的測試是否有突變的基因。但這些都只是機率大小、高低的問題,不代表會發病或致病的『是』與『否』。

如果讀者有一些生化、遺傳學背景…你會比較了解這些檢測意義並不大。很多症狀有可能是多個因子所造成,如:貓隻是否有其他疾病、飼養的環境以及其他部分所造成的壓力,不單只是單一突變基因所造成,我一直認為在做這些檢測之前,要先去了解疾病的原因、檢測的目的,還要看懂檢驗報告書在說什們,代表意義比較重要。你(妳) 若又再丟給獸醫師,他說什麼你就相信什麼…?只怕連獸醫師自己都還搞不太懂基因檢測的真實意義。

 

獸醫是神

他們怎麼講,飼主怎麼作

因為飼主除了愛他們外,其他知識幾乎什麼都不懂

但像神一樣的獸醫太少了

但正確的知識從那裡來?

難了!我只能說除非妳() 知識夠廣、書讀的夠多

從網路?網路上充斥了一堆似是而非、人云亦云,轉述失當的東西

只怕會把問題弄得更模糊更迷惘

查看英文網站比較好一點

但你()英文夠力嗎?

我認為你妳最起碼要有一些基本認識,可以和獸醫師討論才是

 

如果一隻貓、狗是15~18歲,那麼養個小孩要花那麼多功夫,但養個15~18年的生命卻是那麼的無助或無知嗎?

多讀一點書、多熟習一點相關知識

找個固定的、可以討論的、看得起你()的獸醫師

(相對的你()要如何讓他看的起你())

 

這樣你()的愛貓才會幸福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t k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